九州出水「鶴」新年

在公司夥伴的邀約下,我們利用年底趕完結案報告後的空檔,去了日本的南九州進行一趟生態之旅。本次旅程以賞鳥為主軸,重點之一便是位於鹿兒島縣西北一隅的出水市(Izumi City),該處每年都會有為數眾多的鶴前來度冬,近年來都有上萬隻鶴穩定遷徙至此,最多的紀錄約達1萬7千多隻,是相當可觀的數量。全球的鶴科鳥類共計15種,在出水市的鶴度冬地共記錄過7種鶴,代表將近一半種類的鶴曾出現於此。然而每年的「鶴況」並不盡相同,拜現今發達的網路及公民科學所賜,公司夥伴早在出發前就先利用ebird確認今年度冬的鶴共有5種,狀況不錯,才決定於今年前往。

鶴群與棲地環境
鶴群與棲地環境

抵達鹿兒島機場後,我們便租車自駕前往出水市,途中也順道徒步鹿兒島縣民森林的林道,除了觀察低海拔山區的鳥類外,更期待能與銅長尾雉(Copper Pheasant)相遇,可惜沒能見到。抵達出水市已經傍晚,在出水市鶴觀察中心的周邊便能看到許多的鶴,由於警戒心不高,在車內能夠以相當近的距離進行觀察。來此度冬的鶴以白頭鶴數量最多,次多的則是白枕鶴,此二種鶴於羽色、體型都有明顯差異,容易分辨。經過公司夥伴的說明才知道,原來鶴通常以家庭為單位活動,因此常會見到二隻成鳥帶著數隻(通常為一隻或二隻)的亞成鳥一起行動。觀察一段時間後,我們決定去找數量稀少的其他三種鶴,也很幸運地於天黑之前,見到了優雅的簑羽鶴。

白頭鶴(左)與白枕鶴(右)
白頭鶴(左)與白枕鶴(右)

隔日我們拜訪了觀察中心,觀察中心內除了有解說看板、標本外,還可於二樓的大片落地窗或頂樓觀察保護區內的狀況。保護區是禁止民眾進入的,除了有許多鶴在裡面活動、覓食之外,還有鴨科、鷸鴴科等鳥類一同利用該棲地,然而我們仍未找到另外兩種鶴。詢問觀察中心的導覽員後得知,東側還有另一個棲地,於是我們便趕緊前往,經過一番搜尋,我們找到了數隻沙丘鶴;最後也用單筒望遠鏡,在遙遠的鶴群中找到了一隻灰鶴,總算是把五種鶴都看到了。

出水市鶴觀察中心
出水市鶴觀察中心

導覽員也告訴我們,每天早上保護區內都會餵食,同時也是鶴群最為聚集的時刻,之後便會漸漸分散,於是第三天一早我們便前往觀察中心旁的保護區,在圍網外欣賞鶴群陸續飛來、集中覓食的盛況,實在是相當地壯觀。觀察中心也會定期進行計數,並把最新的統計數量更新,只要遊客造訪便能得知第一手消息。「鹿兒島縣的鶴及其度冬地」是日本的天然紀念物,透過棲地的保護、適當的經營管理,鶴成為出水市的遊憩重點之一,同時也提供其他鳥類度冬的環境。在這邊可以看到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方式,壯觀的鶴群也非常值得一看,若未來有機會,很期待能夠再度造訪。

日出時分,列隊飛行的鶴群
日出時分,列隊飛行的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