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鏡、大光圈的迷思
在攝影的器材之海中,鏡頭選擇一直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因為種類太多、變化很大,加上每一個人在意的點都不一樣,爭論的也就特別多。而老刀基本上是個實用主義者,不迷信某些鏡頭特質,能拍出需求的鏡頭,就是好鏡頭。

在攝影的器材之海中,鏡頭選擇一直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因為種類太多、變化很大,加上每一個人在意的點都不一樣,爭論的也就特別多。而老刀基本上是個實用主義者,不迷信某些鏡頭特質,能拍出需求的鏡頭,就是好鏡頭。
今年的新冠疫情帶來了「史上最長暑假」,同時也是「史上最悶」的暑假。三級警戒下,各地的旅遊景點不開放,就算有私房景點在住宿與餐飲的安排上也有困難。好不容易在暑假結束前疫情降溫,回到二級警戒,才有機會在暑假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到溪邊玩玩水。
說到臺北周邊玩水的溪谷,烏來加九寮溪的紅河谷一直是我心目中的首選。不過目前因為步道整修與疫情關係暫時封閉無法進入。上網搜尋了一下北部其他玩水的地點,找到了雙溪河流域的清水坑與丁蘭谷兩個選項,就成為此行主要的目標了。於是上網在雙溪訂了間民宿,做好玩水的準備,就出發啦!
清水坑位於雙溪河上游的三叉坑溪,附近有公車站,可以搭乘公車到達。附近的停車空間不多,加上產業道路狹窄,若自行開車前往最好是早一點出發比較保險。這邊屬於整治過的河段,不知道當初工程設計時,是不是刻意在攔砂壩下方做成一個淺水的池體給大家戲水用?水池的深度大概到大人的小腿肚,對小朋友來說非常安全。而溪流兩旁有完整的樹林,提供了休息遮陰的地方。
工程技術的發展,是人類的文明發展中重要的一環。人類仰賴許多工程技術來將環境改造得更適合自己居住、利用。然而,過去在大量的工程改造自然環境之時,往往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還有其他野生動、植物與我們共用著同一塊田地、同一條溪流、同一片森林、同一個環境。因而設下了許多的「陷阱」,阻礙了野生動物的通道,甚至威脅了牠們的生存。
俗稱香菇的蕈類,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生物,因為外型簡單且辨識度極高,不論大人小孩都可以隨手畫出一朵菇類,而且準確度還不差。在分類學上,蕈類雖有細胞壁但無葉綠素,所以獨立為真菌界,包括了可食的香菇、不可或缺的酵母菌,或是令人討厭的黴菌…等,只要仔細觀察,會發現真菌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
年初支援同事的調查工作,在進行其中一條樣線的夜間鳥調前,同事特別在地圖上指出兩處點位,告知他已連續3、4次夜調時在這裡記錄到山鷸(Scolopax rusticola)。環顧樣區,四週盡是適合山鷸的棲地,心裡反倒沒有特別的期待;然而,我不但確實在那兩個定點觀察到山鷸個體,後續還遇到另一隻可近至2公尺觀察的乖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