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的陷阱脫逃術
工程技術的發展,是人類的文明發展中重要的一環。人類仰賴許多工程技術來將環境改造得更適合自己居住、利用。然而,過去在大量的工程改造自然環境之時,往往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還有其他野生動、植物與我們共用著同一塊田地、同一條溪流、同一片森林、同一個環境。因而設下了許多的「陷阱」,阻礙了野生動物的通道,甚至威脅了牠們的生存。

工程技術的發展,是人類的文明發展中重要的一環。人類仰賴許多工程技術來將環境改造得更適合自己居住、利用。然而,過去在大量的工程改造自然環境之時,往往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還有其他野生動、植物與我們共用著同一塊田地、同一條溪流、同一片森林、同一個環境。因而設下了許多的「陷阱」,阻礙了野生動物的通道,甚至威脅了牠們的生存。
俗稱香菇的蕈類,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生物,因為外型簡單且辨識度極高,不論大人小孩都可以隨手畫出一朵菇類,而且準確度還不差。在分類學上,蕈類雖有細胞壁但無葉綠素,所以獨立為真菌界,包括了可食的香菇、不可或缺的酵母菌,或是令人討厭的黴菌…等,只要仔細觀察,會發現真菌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
年初支援同事的調查工作,在進行其中一條樣線的夜間鳥調前,同事特別在地圖上指出兩處點位,告知他已連續3、4次夜調時在這裡記錄到山鷸(Scolopax rusticola)。環顧樣區,四週盡是適合山鷸的棲地,心裡反倒沒有特別的期待;然而,我不但確實在那兩個定點觀察到山鷸個體,後續還遇到另一隻可近至2公尺觀察的乖寶寶。
2017年有幸搭著政府推行新南向政策的風潮,聯繫到緬甸仰光在地的非營利組織—Biodiversity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 (以下簡稱BANCA),參與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和亞洲各國當地非政府保育團體共同執行的計畫—琵嘴鷸保育計畫(Spoon-billed Sandpiper Conservation Programme)。
110年度淡水河流域同步鳥類調查照例安排了一系列精彩的鳥類室內課程與戶外實習活動。課程無須付費,只需要您付出4/18(日)一個早上的時間,跟著志工夥伴們到選定的樣區路線看看鳥、並把數到的鳥名、數量記錄下來,便能為淡水河的鳥類生態記錄累積作出貢獻。歡迎大家報名參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