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BC走向國際

淡水河流域同步鳥類調查(Tamsui River Bird Count,以下簡稱TRBC)於105年開始,如今已走向第十年。
本著公民科學的概念,我們正式將目前的調查資料提交至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以下簡稱GBIF)之資料庫中,使得全球人士皆可透過網際網路搜尋或查詢TRBC的調查資料;同時也希望讓更多人能夠知道我們在淡水河的努力,讓全世界都有機會可以關注淡水河的鳥類生態議題。

什麼是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又譯為公眾科學或群智科學,指的是讓一般公民一起參與的科學研究,只要對議題有興趣,就能成為資料蒐集的成員。
由於公民的日常觀察與紀錄相較於制式的調查多了一些時間彈性,隨著參與的人數增加,能大幅增加調查的努力量而使得數據更加豐富且趨近完整。
更多關於公民科學的概念可參考以下文章:

在臺灣的公民科學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路(Taiwan Biodiverserty Network,以下簡稱TBN)即是一個整理公民科學蒐集之資料並採取公眾授權模式公開的資訊網路。
TBN所匯集的資料包含: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簡稱路殺社)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Taiwan Breeding Bird Survey,簡稱BBS)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Taiwan New Year Bird Count,簡稱NYBC)eBirdiNaturalist等,人人皆可成為資訊提供者,也能從這些公開資訊擷取自己所需的內容。
除了上述的資料集外,TBN還匯集了包含植物、爬行類、兩棲類、節肢動物、軟體動物等公民科學資訊,也想成為資訊提供者,歡迎點選TBN參與

GBIF與資源共享

隨著時代演進、資訊傳播的方法與速度變化,全球化與地球村的時代來臨,科學家們發現小地方的生態狀況也可能扮演著對全球生物變化舉足輕重的角色。
1999 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大科學論壇的生物多樣性資訊小組於建議報告首度提出跨國共享生物多樣性資料、資訊的概念,且希望從可靠而準確的科學資料,為人類的社會與經濟帶來正面影響並能夠永續發展。
2001年正式成立GBIF,除了資料共享,同時也規定資料集的格式,讓不同樣貌的資訊能被整併,在資料的使用上更加容易取得。
關於GBIF更詳細的說明可參考以下資訊:

與GBIF架接的TaiBIF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Taiwan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以下簡稱TaiBIF)是2004年由國科會委託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成立之機構,成立此機構的主要目的是與國際接軌,因此運作概念與GBIF完全相同,並成為GBIF在臺灣的節點,也就是將資料上傳至TaiBIF等同與上傳至GBIF。
詳情可見官方之TaiBIF 介紹

TRBC的資料集

截至目前為止,TRBC已累積了淡水河流域周邊濕地九年的鳥類資訊,這些資訊除了讓對鳥類有興趣的人了解淡水河岸鳥種的分布範圍與族群變動以外,也可提供給地方管理單位做為維護管理的參考資料;然而,我們有一個更遠大的志向,我們想讓更多人了解淡水河、認識與關心淡水河生態系統,更希望能成為推動淡水河流域濕地升格為國際級濕地的基礎。

將調查資訊上傳至國際資料庫,便是我們達成目標的第一步,未來的每一步,也邀請看到這篇文章的您一起加入!

查詢TRBC資料→點選淡水河流域同步鳥類調查 Tamsui River Bird Count @ GBIF

加入我們→點選TRBC活動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