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淡水河流域同步鳥類調查暨公民科學成果分享會

緣起

自105年開始的淡水河流域同步鳥類調查已邁入第8個年頭,以民間組織發起,公民科學參與的方式,為北臺灣最重要的河川—淡水河累積珍貴的鳥類生態資料,是後續流域內濕地復育工作以及推動整合淡水河流域國家級濕地升格為國際級「淡水河流域濕地」的重要基礎。

累積

過往14次的調查已記錄到192種鳥類,總計128,597隻次。其中包含33種保育類以及4種IUCN紅皮書名錄中被評定為瀕危(EN)等級的鳥類。2022年的春季調查更是記錄到116種鳥類,成為歷年來單次調查最高鳥種數的記錄。

成果分享

去年的調查成果如何?為何能將記錄到的鳥種推到192種;7年來14次調查,累積的資料透露出哪些訊息?各調查樣線有什麼精彩的故事呢?對上述問題有興趣的夥伴千萬不要錯過這次的成果分享會;今年的成果發表,我們邀請到淡水河流域同步鳥類調查發起人-賴榮孝老師,來跟大家分享同步鳥調的歷史與展望;兩位資深志工領隊也來分享數年來帶隊調查的經驗與心得;也請來台灣其他更多正在執行公民科學計畫的夥伴,來介紹他們的成果與經驗。歡迎大家填寫下方報名表報名參加!

(閱讀全文…)

鳩鳩親親與愛愛–鳥類觀察與攝影

假日的午後,看著燦爛的陽光,不出去走一走實在很難受,但時間又有一點晚了,那就帶著偷懶相機在家附近走一走吧!

走著走著在初春爛漫的午後陽光中,氣溫有一點暖暖的,又不會熱的狀況下,散散步是真的很舒服,看著行道樹在初春時節,一點點地冒出嫩芽、嫩葉,慢慢置換紅粉燦爛的山櫻花,在視覺上充滿著生意盎然的氛圍,突然間看到很近的樹上樹葉後面躲了兩隻金背鳩,在我眼光盯上牠們的同時,突然間從較高的路燈頂端衝下另一隻金背鳩,其中兩隻金背鳩追逐了起來,在這電光火石間,連拿望遠鏡的時間都沒有,兩隻金背鳩衝到50公尺外了,在空中繞了一圈之後其中兩隻降落在對面屋外的欄杆上,另外一隻再次回到先前停棲的路燈之上。

(閱讀全文…)

2023年淡水河流域同步鳥類調查—上半年系列活動

最新消息

2023淡水河流域同步鳥類調查暨公民科學成果分享會已開放報名,詳情與報名表請至下列網址查看:https://www.ff-eco.com/2023/03/2023trbc/

緣起

自105年開始的淡水河流域同步鳥類調查已邁入第8個年頭,以民間組織發起,公民科學參與的方式,為北臺灣最重要的河川—淡水河累積珍貴的鳥類生態資料,是後續流域內濕地復育工作以及推動整合淡水河流域國家級濕地升格為國際級「淡水河流域濕地」的重要基礎。

(閱讀全文…)

內業打字的好幫手-自建輸入法字庫

從事生態工作,最常被誤解的是:你們的工作真棒,可以天天到處跑到處玩。

每當聽到這句話,心理的OS總是:不然你來一個月出20天野外+5天內業試試。其實對於大多數的生態工作者來說,野外工作縱然辛苦,但總能在與那動物、植物、昆蟲等相遇時,找到那驅使著我們不斷往野外跑的動力,不過當遇到資料整理、報告撰寫時,要把「天生過動」的生態工作者「固定」在電腦桌前乖乖完成內業工作,相對地就需要莫大的毅力(或美味的垃圾食物)才能做到了。因此,為了公司夥伴們的身、心健康,如何利用電腦、手機、網路等現代科技的優勢來盡量將內業工作簡化,就非常重要了!

(閱讀全文…)

羽林生態擺攤初體驗

初春四月,在新竹林區管理處傑森整合行銷公司的邀請下,羽林生態有了第一次的文創商品擺攤體驗。

去年底,我們就開始討論擺攤活動的內容,最後決定以陳一銘老師的兩幅大作:「從高山到海洋」以及「褐林鴞」來製作「生態繪L夾」,作為羽林文創商品的初登場。

其中,「從高山到海洋」為寬幅作品,陳一銘老師將海拔橫跨將近4000公尺的臺灣生態系,濃縮在一張畫作之中,在我們設計L形夾時,則依據海拔高低切分成4張,可拼接成完整的畫作;

「褐林鴞」直幅作品,描繪的是中海拔檜木林裡與褐林鴞邂逅的景象—松蘿、巨木與佇立其上凝視遠方的貓頭鷹。褐林鴞L形夾採滿版並延伸到背面的設計。更顯中海拔森林的特殊氣氛!

小編拿到成品後,實在是愛不釋手!唯一的缺點,就是會讓人捨不得用呀!!!😅😅😅

除了L形夾的製作以外,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們其實還有討論過包括防疫口罩、橡皮章、隨身碟、明信片等等的產品。但總因為各種因素而覺得沒有太合適。最後,本公司的老刀大大,拿出了壓箱的三張鳥類畫作,並找到客製鶯歌陶瓷杯墊的廠商,試做了少量的「老刀手繪X鶯歌陶瓷杯墊」來試試水溫。

三張畫作,據老刀本人表示,均是早年的作品。現在雜務纏身,已經沒有心力也沒有時間做這樣的創作了!我們請美編加上水彩效果的底色後,效果還滿不錯的。

只是忙中有錯,交付廠商的圖檔中,圖層的先後順序錯誤,以致於魚鷹款的藍色底色沒有完整呈現出來,成了瑕疵品,但由於影響不大,所幸拿來當作贈品贈送。

除了文創商品外,4月在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蕨妙森市集X春日微風的邀請】活動,也是羽林生態成立近10年來,第一件制服的「初登場」。看看公司夥伴在陽光下穿上制服的合照,是不是覺得活力滿滿呀!

當天的攤位上,還準備了我們在野外工作時採集到的動物排遺(就是便便啦!)以及調查用捕鼠籠的小遊戲給遊客們體驗。雖然活動當天人不算多,但幾位帶著小朋友的家長好奇地跟我們聊了許久關於生態保育、生態教育、野外工作的話題,也是讓人很開心的一件事呢!

除了公司製作的文創商品外,當天在攤位上,我們還邀請了果孩子與黑豆羊鳥/羊毛氈生活手作鳥紙狂想等優秀的生態手作商品前來共襄盛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他們的連結,參考一下他們的網站喔!

2022淡水河流域同步鳥類調查系列活動開跑

111年度淡水河流域同步鳥類調查照例安排了一系列精彩的鳥類室內課程與戶外實習活動。課程無須付費,只需要您付出4/17(日)一個早上的時間,跟著志工夥伴們到選定的樣區路線看看鳥、並把數到的鳥名、數量記錄下來,便能為淡水河的鳥類生態記錄累積作出貢獻。歡迎大家報名參加喔!

緣起

自105年開始的淡水河流域同步鳥類調查已邁入第7個年頭啦以民間組織發起、公民科學參與的方式,為北臺灣最重要的河川—淡水河累積珍貴的鳥類生態資料,是後續流域內濕地復育工作以及推動整合淡水河流域各國家級濕地升格為國際級「淡水河流域濕地」的重要基礎。

累積

過往12次的同步調查已經記錄181種鳥類(含32種保育類以及12種名列IUCN物種紅皮書的稀有鳥種),最近一年的冬季調查更是來到歷年最高的110種的記錄,數量也連續兩年超過1萬4千隻次,鳥類在淡水河流域的棲息狀況在大家的持續關注以及相關管理機關/單位的努力下,穩定而樂觀。

展望

從今年度開始,淡水河流域同步鳥類調查改為全由民間組織自行籌劃辦理。雖然少了政府經費的支持,但各公、私部門參與及關注的力量確有增無減。期待從這邁入第七年的淡水河同步鳥調活動,可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進一步發展為關注淡水河生活、生態、歷史、文化、產業…等議題發展的「淡水河倡議」,共同為大臺北的母親之河努力!

關心淡水河,從認識她開始。淡水河流域鳥類同步調查除了是公民參與科學調查研究的體現外,也讓我們對淡水河流域的鳥類與環境有更深入的瞭解!誠摯邀請各位舊雨新知一起參與今年春季調查的研習課程與調查活動!

合作夥伴:荒野保護協會、臺北市野鳥學會、華江濕地守護聯盟、鹿角溪濕地巡守隊、羽林生態

誠摯邀請舊雨新知一起參與今年春季調查的研習課程與調查活動! 

本年度活動

訓練課程

淡水河鳥類同步調查工作係採用「公民科學家」的方式進行,主要調查的成員來自流域內各濕地之關注團體與個人志工。在正式調查前,我們安排了一系列的室內課程與戶外觀察,讓參與的志工夥伴們一起來「練練功」,提升調查「功力」的同時,也熟悉一下調查的流程與樣區野外環境。更重要的是趁這個機會,讓同樣受到淡水河孕育、茲潤,也同樣關注淡水河自然生態環境的夥伴們有更多交流、互動的機會唷!

室內課程

本年度的訓練課程進一步做分級規劃,將分為入門課程進階課程。讓志工夥伴可以依照自己的鳥類辨識能力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聽講。

一、課程日期:3/14-4/115場次

二、課程時間:晚間19:20 ~ 21:30

三、室內課地點:荒野保護協會B1荒野廳教室

類別日期課程主題及內容講師
進階課程3/14(一)柳鶯科鳥類辨識攻略潘致遠
入門課程3/21(一)公民科學與淡水河鳥類同步調查顏立愷
進階課程3/28(一)鷸鴴類涉禽辨識攻略溫小慧
入門課程 4/5 (二)鳥類觀察及辨識技巧及濕地環境常見鳥類王力平
入門課程4/11(一)調查方法、注意事項說明、行前演練及經驗分享廖煥彰

室內課程原則採實體進行,請參與的夥伴遵守政府防疫準則,萬一疫情有變化,將視實際狀況評估是否機動調整為線上課程。

講師介紹:

顏立愷 — 羽林生態公司研究員,國小就拿起望遠鏡,年紀輕輕但已參與許多鳥類研究及公民科學調查。

潘致遠 — 台南市野鳥學會理事長,第1-3屆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鳥類紀錄委員會委員。早在自然攝影中心網站時期,就已經開始系統性地進行鳥類辨識教學,鳥人們千萬不要錯過大師講堂!

溫小慧 — 臺北鳥會冠25期解說員,對大臺北地區的鳥況瞭若指掌,將帶來獨到的鷸鴴類涉禽辨識觀點。

王力平 — 羽林生態公司負責人。老鳥人、研究者、自然影像工作者,無限大資料庫,歡迎提問。

廖煥彰 — 羽林生態公司經理,夢想著看遍全世界的小鳥。

戶外觀察

3/19(六)7:30~10:00 華江雁鴨公園

淡水河流域中段的華江雁鴨公園,在渡冬的雁鴨離開後,將迎來春過境的鷸、鴴科高峰,
當潮汐狀況良好時,這裡是臺北盆地近距離觀察小型涉禽的最佳地點之一,
讓我們期待一下過往春季曾出現的跳鴴、鶴鷸、黦鷸、小杓鷸吧!

3/26(六) 7:30-10:00 鹿角溪人工濕地

位處大漢溪連串人工濕地的尾端,鹿角溪人工濕地是歷次同步鳥調以來,鳥種數、群聚數量最豐富且穩定的樣區之一。水生作物池、埤塘、高莖草地、河濱灘地及廣闊的次生林等多樣的棲地使得水鳥及陸鳥在這裡一應俱全,濱大漢溪的幾處砂質峭壁形成棕沙燕的繁殖公寓,更是淡水河流域其他濕地少見的景觀。

4/10(日) 9:00-11:30 蘆洲堤岸

退潮時的蘆洲堤外灘地,近年來都是淡水河流域雁鴨及鷸鴴類水鳥最集中的度冬地之一,去年開始推動的蘆洲灘地復育計畫,逐步移除或疏伐部分紅樹林後,營造了更多適合的水鳥棲地,雖然觀察的距離較遠,卻是磨練、提升鳥類辨識技能的不二地點。

4/16(六) 13:00-15:30 挖仔尾

位於淡水河出海口處的挖仔尾,是候鳥北返離境前的最後一站,也是大臺北地區鷸鴴類水鳥分布的熱區,名列全球稀有物種紅皮書的黑面琵鷺及唐白鷺,每年春季穩定地過境挖仔尾。此處也是淡水河流域東方環頸鴴重要的繁殖區之一,部分偏好海濱潮間帶的鷸、鴴物種也可期待。

大展身手 — 同步鳥類調查

2022年春季淡水河鳥類同步調查時間:4/17(日) 07:00 於各樣區同步展開!!

聯絡窗口:

  • 荒野台北分會許元俊 02-2307-1568 分機 16
  • 羽林生態股份有限公司 顏立愷 02-7751-6513 分機 603

使用手機閱覽網站的朋友,若填寫下方表格時出現問題,可以直接點選下方連結進入BeClass網站填寫報名表:https://www.beclass.com/rid=26489916222f7873794e

功能強大的偷懶相機

老刀最常被提問的問題就是:「有沒有一台相機,又便宜、又好用、重量輕、畫質好,變焦幅度大………」老刀總是回答:「一分錢一分貨,一分重量一分性能」。出門時總希望自己的器材可以應付所有的拍攝主題,但是又不想背很多器材時,「偷懶相機」或者「超強多功能相機」就是大家心中的最佳選擇。

麻雀啣巢材準備築巢 1/400 f4 ISO:250 f=220 (等效焦距約600mm ) 使用最大光圈f4,希望將麻雀與背景苦楝葉片分離。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