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的磺溪記趣

前幾年,因為與合作夥伴會議的關係,去了幾趟士林,都在捷運芝山站下車,其中一次開完會之後還有一些時間,我就在附近閒晃了一下走到了磺溪漫步在水泥堤防上,雙眼向四周掃描,面對著下游的磺溪,幾乎完全水泥化的環境,讓我有著一種很奇怪的感受,或許是被水泥牆團團包圍毫無生機的窒息感,面對龐大量體的水泥河堤,還有周邊的鋼筋水泥高樓,突然間聽間一串急促高頻的鳥叫聲"急急急急急….."一隻嬌小的磯鷸沿著河道在水面低飛快速的從下游往上游飛去,心想這麼水泥化的溪流總算有一點"生命力"了。 再走了一小段,河堤旁的公園有一些苦楝樹,剛成熟的苦楝果實吸引來十多隻的白頭翁,牠們嘰嘰喳喳吵吵鬧鬧的鳴叫聲,讓我剛剛被水泥化的視覺冷凍的心情,瞬間緩和了許多。

再仔細看與聽,除了白頭翁外還有量三隻紅嘴黑鵯,樹上還躲了一隻珠頸斑鳩,此時又一陣細細碎碎的溫柔鳥鳴聲,那是綠繡眼成群經過苦楝樹旁邊的臺灣欒樹,牠們急急忙忙的一直線往前飛。水泥溪流的公園雖然還是很多水泥,但感受到水泥叢林中的這些樹木,仍然為都市帶來了自然的感覺與生命的律動。

這一年來因為工作的關係,選了一個冬季的清晨走了一趟磺溪溯源,從磺溪匯入雙溪的位置沿著堤防開始往上走,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做一些生物、生態的記錄,從下游很糟糕的水泥環境,過了明德路磺溪中游一帶砌石堤岸有著愈來越多的綠色植物,過了天母北路兩岸是綠樹成蔭的景觀,一路走到了天母公園。望著手上的eBird記錄,在這水泥都市包圍的水泥溪流,竟然也記錄了21種鳥類,雖然大多是都市常見的鳥類,也包含了一些外來種,其中也有兩種保育類,2隻二級保育類的八哥,1隻三級保育類的紅尾伯勞。完全水泥化的下游還有著小型涉禽東方環頸鴴1、小環頸鴴2以及磯鷸3。

水門

上週因為磺溪生活流域的年輕朋友邀約參加了磺溪三周年論壇,提早了一點去,順便再去逛一下磺溪,做了一下eBird記錄,花了37分鐘走了0.79公里記錄18種鳥,還記到了兩種二級保育類臺灣藍鵲4隻、冠八哥8隻,甚至還有今年應該要最紅的"蒼鷺",身上只背了一台A6400機身搭配一支偷懶用的18-135mm的旅遊鏡,我也拍了一些不美觀但足以記錄與辨識的鳥照片,很高興再來一趟磺溪,短短的距離充滿鳥鳴與飛羽的身影,讓水泥叢林中充滿了生命活力的感動。

心中滿滿被鳥兒們感動之後,參加了磺溪三周年論壇,看著一群人,老、中、青三代的磺溪周邊居民,熱情的教育工作者,還有開始重視民意的公部門人員,在一個個與談人述說的各自與磺溪發生的連結,一場時間長達二十年以上公民環境運動,在這裡延續,每一個人都從不同領域、不同的專長做了不一樣的努力,為環境、為一條溪流走上發聲、教育的路途。

這路途,延伸了鄉土教育的理念,讓學生們關心原鄉的水土,感受每天身邊的環境,讓鄉土教育不再只是紙上談兵的填鴨式教育。 走出學校,走入環境,感受自然帶來的鄉土情懷,即使只是溪裡幾隻在石頭上曬太陽斑龜,或是靦腆害羞的白腹秧雞在草叢中快閃而過,也可能是長相其貌不揚的二級保育類鳥冠八哥。以上這幾種動物外貌都非常的樸實,但都已經成為當地居民關注的物種,是地區性的明星物種,更是社區居民的好鄰居,同時也成為引發更多學生們關注的野生動物。 找個不下雨的天,揪幾個朋友一起走一趟磺溪吧~!看看能不能讀出更多的自然、更多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