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失落的毛鞘蘆竹(beRden) 帶回新社部落

毛鞘蘆竹(beRden)是噶瑪蘭族的重要民俗植物之一。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的劉璧榛老師曾經做過深入訪談,記錄毛鞘蘆竹(beRden)的用途,以及祭祀儀式的過程。然而在花蓮豐濱由噶瑪蘭族組成的新社部落,卻已經很久都沒有再找到毛鞘蘆竹的蹤跡了。

我們在執行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的「生產型濕地友善農作生態調查」專案時,在宮莉筠(宮宮)的田裡進行調查,也和在地培養了良好的互動關係。之後在訪談的過程中,得知了新社部落正在尋找毛鞘蘆竹的訊息。上個月,我們透過關係取得了毛鞘蘆竹的植株,並帶到了新社部落。我們與宮宮帶著植株探訪了幾位部落耆老,想要請他們確認是否和印象中的毛鞘蘆竹是否相符。

我們首先拜訪了前任頭目,頭目在經過一番思索之後,認為這應該就是以前用過的毛鞘蘆竹沒錯。


帶著毛鞘蘆竹拜訪巫師的路上,宮宮說巫師年歲大又身體不好,有可能無法確認,就看看運氣吧。很幸運的,當天巫師的精神狀況不錯,接過植株後,看了看,摸了摸,巫師確認了這就是她們以前使用的beRden。在場的族人與大夥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畢竟上次在部落周邊找到毛鞘蘆洲已經是十多年前了。然而為什麼毛鞘蘆竹會在消失在新社部落呢?大夥七嘴八舌地推測說,可能因為環境變化大、或者是是農業耕作的影響、也可能是三面光的水泥工程、甚至可能也有可能跟教會信仰衝突而被刻意拔除的關係


告別了巫師,我們接著到新社國小拜訪擔任族語老師的林玉妃。在得知前任頭目和巫師確認植株之後,她拿著毛鞘蘆竹演示巫師在祭祀過程中利用毛鞘蘆竹的樣子。也提到了這幾年由於找不到毛鞘蘆竹,祭祀過程只能用蘆竹代替,而巫師則總是覺得哪裡怪怪的–因為蘆竹沒有毛。

「為什麼沒有毛就不對?」得到的回答是「沒有毛就沒有辦法拉出靈絲,祖靈要站/抓哪裡啊?」。原來,這就是和祖靈溝通的重要橋樑呀!

隔週,在特生中心的建議下,部落把植株分植,以建立基本族群。
希望日後毛鞘蘆竹在部落茁壯成群,讓文化傳承延續。

相關報導新聞

豐濱鄉新社部落傳統民族植物…毛鞘蘆竹(Berden)回來了!

洄瀾網

Yahoo – 新生報

東台灣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