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遊記—台南官田水雉生態園區

12月份,跟著內湖社大生態班的遠程戶外課程,走訪了幾處我個人慕名已久,但卻從未去過的生態景點。包括位於台南官田的水雉生態教育園區、高雄茂林的紫蝶幽谷、高雄美濃的雙溪樹木園、以及高雄六龜的十八羅漢山。整理成幾篇簡單的遊記與大家分享。

第一篇,介紹位於台南官田的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以往冬季來到台南走的多是海濱的路線,通常會從嘉義的鰲鼓濕地開始,經過將軍、七股、四草一路邊往南邊看水鳥。要不是這次跟著社大安排好的行程,也沒有機會來到相對「內陸」的官田。

週六早上從台北出發,到達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也已經是中午過後了,一到園區,便看到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菱角苗的培育工作。一個個大臉盆裡,裝的都是剛發芽的菱角,而這些菱角,都是準備來年栽植到園區裡頭,為水雉布置優質棲地所需的小苗。幾位社大的夥伴們好奇的與園區工作人員聊起來,另外幾位則迫不及待地帶著望遠鏡與相機再賞鳥牆邊就定位,尋找水雉的芳蹤。

大臉盆中的菱角苗
大臉盆中的菱角苗
大臉盆中的菱角苗
大臉盆中的菱角苗
賞鳥牆外就是水草芳美的濕地

位於官田的水雉生態園區,原本是台糖的農地。在2000年的時候,因為高鐵經過了水雉的重要棲息地—葫蘆埤,因而提出「移地復育」的計畫,由高鐵公司出資向台糖租地,許多民間保育團體,包括台南鳥會、高雄鳥會、荒野協會、濕地保育聯盟等,出錢出力,一步步將園區打造成適合水雉棲息的濕地環境。目前,水雉生態園區由台南市野鳥學會向台南市政府農業局認養經營。受限於認養合約的規範,園區內不能有任何收費性質的活動,僅能依靠林務局等政府單位的補助款,以及台南鳥會自行募款,來支持園區的經營。雖說這是成就了公、私部門合作進行生態保育的佳話,但每年龐大的營運資金需求,也讓為台南鳥會與園區的夥伴帶來不少壓力。據說109年開始,台南市政府農業局從善如流,願意調整認養契約,讓園區終於可以合法辦理付費的環境教育活動。相信這不論在生態或教育上,都能有很正面的幫助。

高蹺鴴也是園區的常客
高蹺鴴也是園區的常客
細長的腳爪是在水生植物上「凌波微步」的秘密武器
細長的腳爪是在水生植物上「凌波微步」的秘密武器
水雉非繁殖羽
隔著賞鳥牆就能近距離觀賞水雉非繁殖羽

我們這一趟很幸運的,透過台南鳥會理事長潘醫師的安排,幫我們找來了資深志工謝老師為我們進行水雉園區的導覽。工作人員方先生也幫我們安排了水雉園區紀錄片的觀賞,瞭解園區如何從一片荒蕪到現在的水草芳美。而維持現在滋養豐富生態的濕地環境,在水源管理、菱角栽植、外來種移除、水雉與其他鳥類族群的監測、復育等等工作上,是多麼的勞心勞力,實在讓人十足感動!在方先生、謝老師、台積電的志工社團夥伴,以及台南鳥會理事長潘醫師的精彩解說與分享後,大夥不忘慷慨解囊,紛紛捐款贊助支持水雉棲地的保育。理事長也特別請大家吃口味獨特的自製刺果蕃荔枝冰淇淋,讓大家行程的第一天下午就收穫滿滿。

方先生為大家解說、播放園區紀錄片
方先生為大家解說、播放園區紀錄片
志工謝老師的導覽
志工謝老師的導覽

推薦大家有機會可以來此參訪,除了一睹園區裡頭豐富精彩的水鳥、陸鳥的風采之外,別忘了慷慨解囊(千元不嫌多、十元不嫌少),隨手捐款幫助、支持水雉生態園區,這樣一個直接提供野鳥良好棲息地的場域喔!

#靜靜觀察水雉等水鳥都不遠
#棉鴨遠了點下午又逆光不過有看到就大滿足
#再次謝謝潘醫師大老遠跑一趟過來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