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攝影中的入門長炮

鳥類攝影需要望遠鏡頭,也簡稱長鏡頭,最基本的焦距長度為300mm,多數鳥類攝影者的入門鏡頭,通常為400mm。過去手動對焦鏡頭的年代,Nikon有一支400mm f5.6 ED的長鏡頭,因為體積小,價格也相對不是太高,早期拍鳥入門,選擇不多,這支鏡頭因此成為多數人的選擇。

蒼鷺 A7R IV + 200-600mmG 1/400 f8 iso400 600mm端

進入自動對焦的時代,Canon 推出400mm f5.6L這一隻白色鏡頭,價格大概約35-40K左右,對焦速度快而且輕巧,幾乎所有拍鳥人都人手一管(老刀也用了很久,超過20年,現在還可以用喔~!)。後來Canon 生產100-400mm f5.6 L 而且有防手震,初期也不少人買,但由於這支鏡頭是以堆拉的方式變焦,而且望遠端畫質下降,所以最後使用的人不多。直到第二代的100-400mm f5.6 L IS,改成旋轉式的變焦,縮短了最近對焦距離,畫質也明顯提升,愛用者不少,可以稱為「野外神鏡」。

但野外神鏡畢竟望遠端焦距僅有400mm,若以鳥類為拍攝主題,有時還是稍嫌不足。然而要更長的焦距似乎就只有昂貴的大砲可以選擇,例如:500mm f4、600mmf4、800mmf5.6….都是要價動輒200-400K的大砲,雖然鏡頭品質更好,但是價格與重量都是「令人不可承受之輕」,使用時都需要重型三腳架或是車拍。

溪流中的小白鷺 A7R IV + 200-600mmG 1/160 f8 iso640 600mm端

除了大砲以外,早期Sigma 推出過500mm f7.2APO 、170-500mm f6.3、50-500mm f6.3等幾支鏡頭,不過由於畫質不盡如人意,而且當時的自動對焦速度不太理想,雖然有強調低色散的APO鏡,但一直很少人使用。

後來Tamron 發表了150-600mm f6.3,價格大約3萬多元,掀起一陣熱潮,緊接著Sigma 也發表相同規格的鏡頭,從此鏡頭廠進入了「窮人打鳥鏡」的戰國時代。由於500-600mm的長炮從來都沒有如此低廉的價格,這幾支鏡頭極為熱門,當時Tamron 150-600mm f6.3甚至曾缺貨缺半年以上,而Tamron也趁著熱潮在短時間內推出了改良的第二代鏡頭。

為了搭上這個熱潮,Nikon也出了200-500mm f5.6來應戰,原廠鏡只要價四萬多元,焦距長度雖然縮短了一點,但是對焦速度快、光圈較大,也吸引了很多泥坑愛好者跳坑。

最後,Sony 在發表最昂貴FE鏡600mm f4GM的同時,也發表了200-600mm f4.5-6.3 G,很多索尼玩家就開始引頸期盼。定價公布之後,不到6萬元的600原廠長炮鏡頭是從所未見的價格與規格,結果當然又是搶成一團。市場缺貨了整整半年,幸好老刀動作快,也快速搶了一管回來試試。

老刀一開始就覺得,反正最大光圈6.3應該就是所謂的「晴天鏡」,也就是晴天應該可以有不錯的畫質,陰天畫質恐怕無法期待。而且這支鏡頭原廠擺在G鏡等級,畫質理論上會比GM鏡稍差。老刀拿到鏡頭後,就拿來與100-400mm f5.6GM與70-300mm f5.6G比較。結果200-600mm f4.5-6.3 G的畫質明顯勝過70-300mm,最長焦段也不輸100-400GM,意外的好品質讓我對這一支鏡頭愛不釋手。搭配緊接著上市的A7R4機身,果然是神兵利器。A7R4高感度噪訊的處理進步很多,加上對焦系統的提升,以及全片幅6000萬畫素的感光元件,讓這樣的組合,成為拍鳥了目前老刀手上最輕便的拍鳥神器!

淡水河畔白琵鷺 A7R II + 200-600mmG 1/400 f7.1 iso2500 260mm端

當然,拿A7R4來「加持」或許有些「勝之不武」,不過其實200-600mm f4.5-6.3 G拿APS-C的A6600來搭配也相當好用。尤其使用APS-C機身,等效焦距乘以1.5倍為900mm,對於拍鳥者而言,已經是超長焦距的等級,是CP質最佳的打鳥神鏡組合。200-600還有幾個關鍵性的優點為:鏡頭重量大約為2.1公斤,最近對焦距離2.4m,雖然不如100-400的0.98m,但大多數場合已經相當夠用。

鷹斑鷸 A6400 + 200-600mmG 1/500 f8 iso250 600mm端

所以,如果你真的很想拍鳥,想要好的畫質、快的對焦速度,又不想花太多錢(FE 600mm f4GM 定價約42萬),價格不到六萬、重量只有大砲一半的200-600確實是一支很棒的鏡頭。以下就請大家看看老刀測試的結果~!

飛行的大白鷺 A6400 + 200-600mmG 1/1000 f8 iso400 600mm端
青足鷸 A7R4 + 200-600mmG 1/1000 f8 iso800 600mm端
正面的東方環頸鴴 A6400 + 200-600mmG 1/500 f8 iso320 600mm端
尖尾鴨 A7R4 + 200-600mmG 1/1000 f8 iso320 600mm端
黃尾鴝 雄 A7R4 + 200-600mmG 1/500 f8 iso400 600mm端
理羽的小白鷺 A7R4+ 200-600mmG 1/1600 f8 iso640 529mm端
東方澤鵟 亞成 雌 A7R4+ 200-600mmG 1/1500 f6.3 iso800 600mm端

在〈生態攝影中的入門長炮〉中有 5 則留言

  1. 我使用的腳架羽雲台,種類很多。腳架以法國"雞肉"為主,雲台則根據需求,最常用的是"沙雀"油壓雲台,不過因為我現在已拍攝影片為主。

  2. 謝謝您的分享,請問如果我買a6600+Sony 200-600來拍老鷹,您會比較建議搭配1.4還是2倍的增距鏡呢?謝謝您!

  3. 如果是我,1.4X、2X我都不會用。畫質會降低、光圈會縮小、焦距變長震動更厲害。生態攝影要精進,需一的是更多的戲西觀察與等待的耐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