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鏡、大光圈的迷思

在攝影的器材之海中,鏡頭選擇一直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因為種類太多、變化很大,加上每一個人在意的點都不一樣,爭論的也就特別多。而老刀基本上是個實用主義者,不迷信某些鏡頭特質,能拍出需求的鏡頭,就是好鏡頭。

在眾多議論中,定焦鏡與大光圈,幾乎是討論最多的項目。幾年前,我帶一群大學生去外拍,其中有個學生跟我說:「老師,我超喜歡拍漂亮的『散景』,所以我一定要買大光圈鏡頭來拍照。」

「散景」確實是很多攝影者在意的一件事情,「散景」的主要條件就是鏡頭焦距長、鏡頭光圈大以及拍攝距離近,這三個條件背後隱藏的就是鏡頭又貴又重。「散景」很重要嗎?那就看你的需求了。我是認為不一定重要,先學好取景、構圖、光圈與快門的使用,甚至是拍攝主題的掌握,對於攝影創作的重要性,遠勝於「散景」。

圖說1:400mm長鏡頭,距離近,離背景遠一點,就可以出現很棒的散景,但為了紫红蜻蜓合胸、腹部及部分翅膀,所以鏡頭雖然最大光圈是f5.6,還是縮小使用f8拍攝。

講的實在一點,「散景」是一件只要你有錢,買長鏡頭、買大光圈鏡頭,就很容易達到的一件事情。所以我的攝影中,一直不是太在意這件事情。而且過度的「散景」讓構圖變得很簡單,脫離了主體與背景的相互關係,甚至景深淺到某些該清楚的細節,也會犧牲,所以我一直不是很在意「散景」。

圖說2:背景真的很遠,用600mm f8 1/1250,幾乎看不到背景,這樣的"散景"就會有背景很"乾淨"的感覺。

前一陣子發現好幾個長輩,都買了85mm f1.4的鏡頭拍人像,其實f1.4、f1.8散景效果,真的沒有差很多,尤其用到了4000萬畫素以上的全片幅相機,鏡頭對於照片品質的影響,真的相當有限,如果不是製作超大圖輸出,在電腦螢幕上看或是放在網路上,我相信也沒有人會分出來,光圈f1.4、f1.8兩個鏡頭的差異。但是這兩顆鏡頭,以S牌的牌價價格f1.4約50K,f1.8約17K,價格差了將近3倍,重量分別為820克與370克,重量不到一半。對於長輩而言,我認真覺得輕鬆背相機出門拍照,比光圈與畫質更重要。

圖說3:天氣很棒的初秋,為了爬山,選擇了輕巧的APS機身+鏡頭(16-70 f4),反正拍景觀都需要縮光圈,但為了減少光線在鏡頭內產生的繞射現象,光圈也不用縮太小,反正距離很遠、鏡頭焦距很短,f8景深就很夠了。

光圈最重要的功能,除了控制單位時機間光線進入量,另一個重點就是「景深」,尤其是拍攝景觀、建築或是產品,通常都會縮光圈2-4級,以增加景深,而且提升解析度。所以光圈小一點,不一定會對影像畫質產生太大的影響。

圖說4:霧霧的森林,廣角端24mm鏡頭,光圈稍微縮一下,f8其實也很夠用了。此時用f2.8或f4的鏡頭,根本沒有太大差異。重量、價格都只需要不到一半。
圖說5:家蚊,會叮人的討厭昆蟲,90mm f2.8 使用f8,至少讓口器、眼睛與觸角清楚。由於靠得距離很近,所以散景效果也還不錯。我有用三腳架喔…..如果不是葉片被風吹動,我會用更慢的快門速度,並且縮小光圈至f11。

至於「定焦鏡」也是很多人的迷思。現在鏡頭最常談的莫過於「大三元」與「小三元」,這三支鏡頭就是16-35mm、24-70mm、70-200mm,大三元就是光圈2.8的系列,小三元就是光圈4的系列,價格差了2.5倍左右、重量也剩不到一半。不然你試試看,分別背一天「大三元」與「小三元」出門外拍,重量上的差異,你就會了解我說的道理。我只能說,如果你不是職業攝影師,真不需要買「大三元」,以現在新機身高感光度的噪訊明顯降低的結果,其實對於大多數的場合,真的都夠用了。

為什麼單眼相機的鏡頭配置會強調「三元」鏡頭呢?其實就是只要有這三支鏡頭,多數場合的需求都已經涵蓋。如果換成定焦鏡,大概會換成多少支鏡頭呢?大概算一下,16、20、24、28、35、50、85(75)、100、135、200mm,這樣一次就需要帶10支鏡頭甚至更多,才能達到匹配的需求。

問題是你帶這麼多鏡頭出門,第一,會很重;第二,一直換鏡頭你會很煩,花掉許多時間。這就是為什麼大家總是希望買「三元」變焦鏡頭,用三支鏡頭取代10支鏡頭,無論購買費用、攜帶重量與實際使用的方便性,綜合考慮是很實用的。所以更偷懶的人,就會用「旅遊鏡」,一支24-240mm出門從頭到尾都不用換鏡頭,會多了很多時間思考如何拍照,而不是一直換鏡頭。

圖說6:24-105mm f4,通常用來取代24-70mm 2.8,重量稍微輕一點,價格只有不到一半,光圈縮小至f16,畫質也還是維持很好。

此時一定會有人說,但是定焦鏡畫質比較好啊,光圈也比較大。這我也完全同意,但回歸實際狀況,真的有必要嗎?首先,你的口袋有多深,能買多少支定焦鏡頭;其次,一次出門,你能帶幾支鏡頭出門呢?除非,你從頭到尾開車,而且都在車子附近拍照,那麼帶再多器材都無所謂了;再來,你有多少時間一直換鏡頭,可能錯過很多拍攝時機。

通常出門攝影,器材的數量與重量,也都是必須仔細考慮。我個人最建議的其實是兩機三鏡,最常用的兩個鏡頭裝在相機上面,再多帶一支需求性也高的鏡頭,這樣就可以減少換鏡頭的機會了。不僅可以省時間,更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感光元件入塵的機會。

以生態攝影而言,我的攝影背包通常帶兩台機身加上3-4支鏡頭,通常是24-105mm f4(偷懶還可以帶APS機身,我就會帶16-70mm f4)、90或100mm f2.8微距鏡、70-300mm或100-400mm f5.6。如果多帶一支鏡頭,有可能是16-35mm f2.8或17-40mm f4。這樣背出門包含背包以及電池的配件,已經大約7-8公斤了。另外,還要背飲水喔!!!

背8公斤之外,可能還要再帶一支三腳架,再加2-3公斤,如果加上行動糧食以及其他裝備,可能會接近12-15公斤。這樣的負重,你能走多遠?你能走崎嶇山路嗎?你能走一整天嗎?這就更凸顯了,變焦的「三元」鏡頭,方便性的重要。

圖說7:構樹的雄花序,由於位置稍遠,使用70-200mm f4鏡頭,將光圈縮至f11,同時讓兩個以上的雄花序,在景深範圍內都夠清楚。因此用f4或f2.8鏡頭,常常縮光圈使用,如果不是特殊狀況,70-200mm f4鏡頭,水準已經相當夠,不一定需要買f2.8的款式。

況且,近20年來低色散鏡片、螢石鏡片、非球面鏡片以及各種新的鍍膜技術,不斷的精進,因此很多變焦鏡頭的畫質已經提升到幾乎接近定焦鏡頭的水準。現在大家都是用電腦螢幕看影像,如果你的螢幕不支援廣色域或adobe RGB,而且螢幕沒有定期以"校色器"校正,其實螢幕本身造成的誤差,遠超過鏡頭的誤差。所以你的照片只是用於網路上,也不需要做成印刷品或大圖輸出,其實定焦鏡與較高階的變焦鏡,影像畫質的差異真的非常有限。

以上的說明,你還需要堅持"定焦鏡"或"大光圈"鏡頭嗎?當然,你還是可以堅持,但我,真的沒有太堅持,畢竟我是實用主義者。但是我在工作場合,我一直會用比較高階的鏡頭與機身,這一點我很堅持。下班的場合,或是拍攝記錄照,我會以輕鬆愉快為出發點。

圖說8:黃昏的轆轤,使用70-200mm f4鏡頭,使用104mm f4,加上霧氣會使散景效果變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