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子島對台北人而言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只要社子島的名字出現在新聞上,難免多是因為開發、都更、徵收等等議題,若只看新聞,甚至會誤以為社子島是個充滿爭議的地方。然而,這個夾在新店溪與基隆河間的「半島」,多的是大家平時想像不到的樣子:水濱看似複雜卻「亂中有序」的各類植群、泥灘上在潮水間討生活的螃蟹與彈塗魚、蘆葦叢中躲著小精靈般的四斑細蟌、秋冬濕地裡飛起的成群水鳥、坐看大屯、七星山的青蔥翠綠、凝望觀音山背面的紅霞,每一樣都是台北都會區裡難得一見的風景!從2016年以來,羽林生態有幸參與臺北市水利工程處在社子島濕地的生態監測案,讓我們有幸在社子島做了7年的調查與記錄。今天,就與大家分享羽林的調查樣區—社子島濕地。







一般來說,要進入社子島,大部分的人會選擇自行騎車、開車,或從捷運劍潭站搭乘公車前往。不過查一下地圖便會發現,距離社子島濕地最近的捷運站是唭哩岸站,於是小編決定從唭哩岸站租借U bike騎腳踏車前往。


穿越許多蜿蜒的小道以後,可以從社子大橋前往社子島濕地,社子大橋雙向都有設立腳踏車道與人行步道。從社子大橋上可以看見社子島濕地最接近上游的一部分。
下了高架橋以後,跟著指示便會接到沿社子島濕地鋪設的自行車道。自行車道沿途有許多點有設立水泥樓梯,走下樓梯會接到水利處營造的濕地環境,濕地環境的周邊也有鋪設水泥賞鳥小徑,喜歡鳥類的人們可以到這裡觀察水鳥的一舉一動。
(或是可以跟著本公司的春、冬季的淡水河流域同步鳥類調查,這裡也是我們的樣線之一喔!
淡水河流域同步鳥調相關資料傳送門→ https://reurl.cc/M80vYk/ )





沿著自行車道繼續走,便會到達社子島濕地解說小築,如果你跟小編一樣騎U bike,這裡是濕地周邊目前唯一的停車站。
社子島濕地解說小築是由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於104年籌劃設立,至110年擴建2館完畢;小築僅在假日開放,並搭配許多互動親子活動,相關內容可參考水利處粉絲專頁。

四斑細蟌是我們在社子島濕地重要的監測對象,屬蜻蛉目細蟌科桑色細蟌屬,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將其列入紅皮書近危物種名單(可參考IUCN紅皮書網頁: https://www.iucnredlist.org/species/13891/4362234/),是個因為棲地遭破壞而數量不多的嬌客。
然而要監測這個物種的存活數量並不容易,蜻蛉目的幼蟲俗稱水蠆,在成年之前都生活在水裡,所以我們必須進到濕地裡,涉水尋找牠們的蹤跡;身高不高的小編可是一進到濕地就被蘆葦給淹沒了。



濕地的周邊除了滿滿蘆葦之外,也有許多不同的動植物,有機會來訪社子島濕地,可以多多觀察身邊的一花一草一木以及與他們共存的小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