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同步鳥調戶外課程-觀音山猛禽辨識

對於鳥友來說,到觀音山「觀鷹」應該是個非常熟悉的標語。
5月初適逢猛禽來臺度冬北返的時刻,這次我們特別邀請知名鳥書譯人、鳥導及鳥類生態調查員、現任台灣猛禽研究會理事的吳建龍來為我們擔任講師,介紹觀音山的鷹。(對講師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吳建龍專訪)

活動的主要地點位於觀音山遊客中心二樓、猛禽展示館前方的平台廣場,廣場剛好夾在兩座山頭的山凹處,可以很容易看到出來活動的猛禽。

活動的一開始,講師便和我們介紹在觀音山與墾丁賞鷹有哪些差異;同時也跟大家分享幾本常用的圖鑑。
墾丁的鷹種類不多,但是數量非常多,主要是在國慶日前後過境的灰面鵟鷹(灰面鷲),也因此灰面鵟鷹又被暱稱為國慶鳥。
觀音山一帶的鷹數量不多,種類卻非常多樣,根據猛禽研究會的紀錄,目前已有28種日行性猛禽及4種夜行性猛禽在觀音山有活動紀錄。

接著下來的賞鷹活動呈現非常有趣的畫面,只要有鷹出現,所有人馬上停止動作,拿起望遠鏡或大砲朝著鷹看去,前一刻的說說笑笑、故事分享與知識問答都瞬間消失,所有目光都凝聚到正在活動的鷹身上。
待所有人都看完一輪之後,就到了猜猜樂時間,眾人開始翻圖鑑、互相討論看到的特徵,討論的過程可以聽到不同人的觀察重點,最後彙整答案後再由講師解答剛剛出現的鷹到底是誰。

小編每次跟著活動出去最喜歡看大家自己帶的鳥書了!
除了可以見到大家對於鳥類觀察的熱愛,豐富有趣的筆記也讓每本鳥書變得獨一無二。

三個小時下來雖然數量不多,但是也有五種猛禽出來見客:蜂鷹、鳳頭蒼鷹、大冠鷲、赤腹鷹、東方鵟/鵟;不過並不是每一隻都很容易看清楚,有些躲在樹叢中,有些飛得又高又遠,也難怪講師說,就算是經常在看猛禽的人,也未必能完全認對入眼的猛禽。

使用單筒看起來是小到不行的猛禽,你能看出牠是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