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整理了西方鳥類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著作,並連結相關網路資源。
鳥類學與博物學發展史的論述,我主要參考 Paul Farber 與 Tim Birkhead 的著作。書籍與出版物連結以 Internet Archive 與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中的公有領域資料為主,人物連結以維基百科為主。對鳥類學史有興趣的人,也可參考維基百科的鳥類學與鳥類學年表相關條目。以下依照時間順序條列人物與著作,出於個人需求與興趣,我排除了十八、十九世紀蓬勃發展的航行採集日誌、聚焦特定類群的專著 (monograph),以及較少被討論的地區性博物誌,並納入了經典科普、自然導向文學作品,以及鳥類標本製作的相關資料。
這些前人的成果,放在今天來看或許早已過時,既不科學也不實用。但正是透過這一連串重要著作,我們才得以看出鳥類學的演變歷程——從「民間生物知識」發展成為「博物學」的一支,再自成一門專業學科「鳥類學」,並從「關注分類」走向「野外生態研究」、「保育政策」與「賞鳥暨公民科學」。這段過程中,技術的進展、價值觀的轉變、社會環境的交互影響,以及那些最終被排除在鳥類學之外的事物,都被留存在這些著作中。
沒有一本書是獨立的存在;每一個故事都必須放在另外一些故事裡面才能活著。這些著作總有彼此影響的遺痕,當我們將之相連,會更理解人類與鳥類的關係,「鳥類學」究竟是什麼,從哪裡來,又將走向何方。



西元前 4 世紀 – 17 世紀:神話、權威與上帝的博物學時代
中世紀前的鳥類的研究尚未自成一家,大多被包含在博物學——即自然史 (Nature History)——著作中,作為動物史的一部分,內容大多是彙整古聖先賢的記述,囊括神話傳說、宗教隱喻、民間軼聞,以及個人猜想。直到十五至十七世紀,地理大發現時代使得許多異域鳥類進入歐洲,博物學家們擁有了足夠龐大的研究材料,鳥類學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研究領域。這時的著作往往沒有書名與版權的概念,也常常反覆使用相同的插圖,有些書名與標題是後人加上的,網路上可能找到不同的版本。
- 西元前 4 世紀: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384 – 322 BC)
《動物史》(History of Animals)(英譯版)、《動物的世代》(Generation of Animals)(英譯版)、《動物的組成》(Parts of Animals)(英譯版)
- 13 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 (Frederick II, Holy Roman Emperor, 1194 – 1250)
《鳥類狩獵之藝術》(de Arte Venandi cum Avibus) 是最早記錄馴鷹技術與鳥類行為(包含遷徙)的書籍。
(回顧與考究書籍:《The Art of Falconry》)
- 1491 年:雅各布.梅登巴赫 (Jacob Meydenbach)(出版)
《健康花園》(Ortus Sanitatis)(維基百科)是以拉丁語寫成的百科全書,內容以草藥和植物利用為主,後半部有鳥類、昆蟲、陸生動物和水生動物的記載(也包含許多神話生物)。此書歷史悠久,有諸多不同版本,較知名的是由梅登巴赫出版的版本。
- 1555 年:皮埃爾・貝倫 (Pierre Belon, 1517 – 1564)
《鳥類自然史》(Histoire de la Nature des Oyseaux) 將人類與鳥類的骨骼結構相互比較,是人類首次以自己的身體去理解鳥類的圖像記錄。
- 1599 年:烏利塞・阿爾德羅萬迪 (Ulisse Aldrovandi, 1522 – 1605)
《鳥類學,鳥類的歷史》(Ornithologiae, hoc est de Avibus Historiae) 插圖中包含了天堂鳥的皮毛標本(並依照當時對其生態的猜想配上了雲朵),以及盔犀鳥的頭骨等,是這些鳥類在歐洲最早的圖像記錄。
- 1599 年:費蘭特.因佩拉托 (Ferrante Imperato, 1525 – 1615)
《自然史》(Dell’Historia Naturale) 中的跨頁木刻版畫〈自然史的珍奇櫃〉(Cabinet of Curiosities in Dell’Historia Naturale) 是珍奇櫃文化最早也最著名的圖像紀錄。
- 1676 年:弗朗西斯・威路比 (Francis Willughby, 1635 – 1672)、約翰・雷 (John Ray, 1627 – 1705)
《威路比鳥類學》(Ornithologiae libri tres, Willughby’s ornithology) 可以算是第一本「嚴謹」的鳥類學著作,雷和威路比「並非窮舉一切地編撰禽鳥之法典,涵蓋前人所書,真偽不辨」,他們排除了諸多不可靠的奇聞軼事,對整理的記述給予謹慎的評論,並以「型態」作為分類方式(而非前人以棲地或行為分類)。此書的諸多命名與分類法後續被林奈沿用。



18 世紀:鳥類收藏的凝聚與鳥類學的萌芽
十八世紀下半葉至十九世紀初,博物學家們不再滿足於雜亂無章地廣納各種收藏,在林奈與布豐等重要人物的號召下,開始以較嚴肅的態度面對蒐藏。隨著歐洲列強持續的擴張與殖民,經過訓練的採集者被派遣到世界各地,與業餘博物學家、旅行博物學家們、在地協力者們一同將鳥類的標本和生態記錄帶回歐洲。這時鳥類學研究的範圍已涵蓋全世界,不過面對前所未有的巨量資料和激增的新物種,鳥類研究實際進行的場域仍是博物館,鳥類學家關注的重點還是分類學——畢竟,要先能區別異同、賦予名稱,使一個鳥種成為可被描述的對象後,更深入的生態研究才有立足之地。
- 1731 – 1738 年:以利亞撒・阿爾賓 (Eleazar Albin, fl. 1690 – c. 1742)
《鳥類的自然史》(A Natural History of Birds) 共三卷,副標為「附一百零一幅銅版畫,依據活體精雕描繪」(illustrated with a hundred and one copper plates, curiously engraven from the life),許多插圖由阿爾濱的女兒伊麗莎白 (Elizabeth Albin) 所繪。
- 1732 – 1750 年:諾埃爾-安托萬・普呂什修士 (Noël-Antoine Pluche, 1688 – 1761)
《自然奇觀》(Le Spectacle de la Nature) 共九卷,是十八世紀最受歡迎的博物學著作之一,啟發了許多博物學家。
- 1750 年:瑞歐莫 (René Antoine Ferchault de Réaumur, 1683 – 1757)(就是「列氏溫標」的「列氏」)
《孵化與飼養家禽之藝術》(The Art of Hatching and Bringing Up Domestic Fowls)
- 1758 年:艾蒂安-弗朗索瓦・杜爾哥 (Étienne-François Turgot, 1721 – 1789)
《自然史各類奇珍之收集、準備、保存及寄送方法指南》(Mémoire Instructif sur la Manière de Rassembler, de Preparer, de Conserver, et d’Envoyer les Diverses curiosités d’Histoire Naturelle) 包含最早的鳥類標本製作圖像記錄。
- 1758 年:卡爾・林奈 (Carl Linnaeus, 1707 – 1778)
《自然系統 第十版》(Systema Naturae 10th edition) 首次將二名法 (binomial nomenclature) 用於鳥類命名上。林奈 1735 年發表的初版,鳥類基本上沿用了雷的分類方式,第十版給予的名稱許多也參考自雷的著作。1794 至 1819 年,愛德華・多諾萬 (Edward Donovan, 1768 – 1837) 根據林奈的整理,出版一系列附插圖的《英國鳥類自然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British Birds)。
- 1760 年:馬蒂蘭・雅克・布里松 (Mathurin Jacques Brisson, 1723 – 1806)
《鳥類學》(Ornithologie) 共六卷,是繼威路比之後首部嚴謹且廣泛的鳥類學著作,布里松詳列了每種鳥的引用來源、文獻,以及標本記錄。布里松在瑞歐莫的博物珍藏館 (cabinet d’histoire naturelle) 擔任管理員,那裡有當時歐洲最好的鳥類收藏。
- 1770 – 1783 年:布豐伯爵 (Georges-Louis Leclerc, Comte de Buffon, 1707 – 1788)
《鳥類博物學》(Histoire Naturelle des Oiseaux) 共十八卷,是首部涵蓋鳥類地理分布的著作。布豐自 1749 年開始出版一系列博物學著作,除了描述型態特徵,進行命名與分類,布豐也納入了野外觀察,甚至物種在不同地區和文化中的記錄。相較其他基於「自然神學」的著作,布豐開展了一套全新的「世俗」博物學,他的文章既有嚴肅的科學描述,也有兼具文學性美感的省思辯證,影響了整個十九世紀博物學的寫作風格。
- 1781 – 1785 年:約翰・萊瑟姆 (John Latham, 1740 – 1837)(著作列表)
《鳥類概要》(A General Synopsis of Birds) 出版後,萊瑟姆在 1787 與 1801 年追加了補充版,並在 1821 至 1824 年出版系列《鳥類通史》(A General History of Birds)。
- 1790 – 1791 年:皮埃爾.約瑟夫.博納泰爾 (Pierre Joseph Bonnaterre, 1752 – 1804)、路易斯.皮埃爾.維耶洛 (Louis Pierre Vieillot, 1748 – 1830)、羅伯特・貝納德 (Robert Bénard, 1734 – 1794)
《自然三法則百科全書暨方法論 鳥類學》(Tableau Encyclopédique et Méthodique des Trois Règnes de la Nature. Ornithologie)



19 世紀:博物學的黃金年代,鳥類學的誕生與蓬勃發展
十九世紀的鳥類學已然是一門獨立的專業學科——有職業專家組成的國際化社群、公認的科學研究方法、定期發表的刊物,以及明確的目標與共識。鳥類研究從地方性的個人事業,轉為國際化的科學領域。法國大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改變了歐洲的社會氛圍,許多龐大的私人收藏解體,重新匯聚成幾座主要的博物館;中產階級增長不只帶動舶來品與博物學藏品的需求,也促使更多人加入博物學的各個領域;交通、槍枝、物流系統與標本保存的技術革新,更是為蓬勃發展的博物學熱潮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在鳥類出版品方面,石板印刷術 (lithography) 的出現大幅降低印刷成本,也保留了比銅版和木刻印刷更細膩的筆觸,配有精美插圖的專著 (monograph) 與圖冊大受歡迎,成為十九世紀鳥類學最迷人的特徵。
- 1800 年:弗朗索瓦・馬利・多丹 (François Marie Daudin, 1776 – 1803)
《鳥類學完整基礎論文》(Traité Elémentaire et Complet d’Ornithologie)
- 1802 年:喬治・蒙塔古 (George Montagu, 1753 – 1815)
《鳥類學辭典》(Ornithological Dictionary) (1831 年 James Rennie 修訂版:Ornithological dictionary of British birds)(維基百科)
- 1802 年:托馬斯・福斯特 (Thomas Ignatius Maria Forster, 1789 – 1860)
《家燕遷徙觀察》(Observations on the Brumal Retreat of the Swallow)
- 1808 – 1814 年:亞歷山大・威爾森 (Alexander Wilson, 1766 – 1813)
《美國鳥類學;美國鳥類自然史》(American Ornithology, or, 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Birds of the United States) 後續在 1825 至 1833 年間由波拿巴重新修訂再版。
- 1815 年:康拉德.雅各.特明克 (Coenraad Jacob Temminck, 1778 – 1858)
《鳥類學手冊》(Manuel d’ornithologie) 成為往後一段時間裡歐洲鳥類學的標準著作。特明克 1808 至 1815 年間出版的《雞類與鴿類綜合博物誌》(Histoire Naturelle Générale des Pigeons et des Gallinacés) 是最早的鳥類學專著 (monograph),此類聚焦特定類群的著作,在印刷術革新與社會氛圍的推波助瀾下,成為十九世紀鳥類學出版的主流。
- 1833 年:湯瑪斯・布朗 (Thomas Brown, 1785 – 1862)
《標本師手冊;博物學藏品收集、準備及保存之藝術》(The Taxidermist’s Manual; or, The Art of Collecting, Preparing and Preserving Objects of Natural History)
- 1844 – 1849 年:喬治・羅伯特・格雷 (George Robert Gray, 1808 – 1872)
《鳥類的屬》(The Genera of Birds) 是當時歐洲博物館與鳥類研究的標準參考書。源自 1841 年,時任大英博物館鳥類部門負責人的格雷,為了整理館藏所出版的《鳥類屬名錄》(A List of the Genera of Birds)。
- 1850 年:夏爾・呂西安・波拿巴 (Charles Lucien Bonaparte, 1803 – 1857)
《鳥類屬總覽》(Conspectus Generum Avium) 是波拿巴未能完成但頗具影響力的著作,它企圖彙整當時所有已知鳥種(約七千種)的描述、比較、標本記錄與同物異名。
- 1850 – 1883 年:約翰・古爾德 (John Gould, 1804-1881)(著作列表)
《亞洲鳥類》(The Birds of Asia) 收錄了許多羅伯特・郇和 (Robert Swinhoe, 1836 – 1877) 採自福爾摩沙(台灣)的鳥類。
- 1858 年:菲利普・斯克萊特 (Philip Sclater, 1829 – 1913) 發表〈論鳥綱成員之地理分佈〉(On the General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Members of the Class Aves) 確立了世界六大動物地理分布區。斯克萊特是鳥類學期刊 Ibis 的創辦人與第一任編輯,他重要的著作還有《異域鳥類學》(Exotic Ornithology) 和《鳥類命名法》(Nomenclator Avium) 等。
- 1859 年:英國鳥類學會 (British Ornithologists’ Union, BOU)
鳥類學期刊 Ibis 創刊號,於英國鳥類學會 1858 年成立隔年發行。至今仍是重要的鳥類學期刊。(維基百科:BOU、Ibis (journal)、插圖彙整 (1859 – 1924))
- 1866 年:阿爾弗雷德・布雷姆 (Alfred Brehm, 1829 – 1884)
《布雷姆的動物生活》(Brehms Tierleben) 自1864 年開始出版,是當時最受民眾喜愛的科普讀物之一,鳥類主題的初版分別在 1866、1867 年出版共兩冊。這本書在二十世紀後仍持續再版,並加上更多精美的插圖。(1891年版)
- 1869 年:英國國會通過《海鳥保護法》(Sea Birds Preservation Act 1869),這是第一部保護野生鳥類的法案。
- 1870 年:查爾斯.約翰遜.梅納德 (Charles Johnson Maynard, 1845 – 1929)
《博物學家的自然史標本收集與保存指南》(The Naturalist’s Guide in Collecting and Preserving Objects of Natural History)
- 1884 年:美國鳥類學家聯盟 (American Ornithologists’ Union, AOU)
鳥類學期刊 The Auk 的前身是美國最早的鳥類學組織納托爾鳥類學俱樂部 (Nuttall Ornithological Club) 1876 至 1884 年間發行的 Bulletin(公告)。1884 年改由 AOU 發行並更名為 The Auk;2014 年更名為 The Auk: Ornithological Advances;2021 年再度更名為 Ornithology。 2016 年 AOU 與庫柏鳥類學會 (Cooper Ornithological Society, COS) 合併為美國鳥類學會 (American Ornithological Society, AOS)。另一知名鳥類學期刊 The Condor 情況相似,原為 COS 於 1900 年開始發行,後更名為 Ornithological Applications。(維基百科:AOS、Ornithology (journal)、Ornithological Applications)
- 1888 年:麥克斯・菲布林格 (Max Fürbringer, 1846 – 1920)
《鳥類形態與系統研究》(Untersuchungen zur Morphologie und Systematik) 以全面的解剖特徵進行大規模鳥類類群的系統發育研究。菲布林格以脊椎動物解剖學研究聞名,他的另一重要著作 Zur vergleichenden Anatomie des Brustschulterapparates und der Schultermuskeln 包含幾張詳盡的鳥類肌肉、血管與神經解剖圖。
- 1893 – 1896 年:阿爾弗雷德・牛頓 (Alfred Newton, 1829 – 1907) 等人
《鳥類辭典》(A Dictionary of Birds)
- 1898 年:弗蘭克・埃弗斯・貝達德 (Frank Evers Beddard, 1858 – 1925)
《鳥類的結構與分類》(The Struc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Birds)



20 世紀:從「鳥類的原理」到「鳥類生態與保育」
奠基於十九世紀逐漸完善的分類與統整成果,二十世紀的鳥類學開始從博物館走向野外。繫放、分子生物技術、雷達偵測等新的研究方法帶來了新的數據與視野,行為研究興起,生態學和演化生物學結合,迸發出許多劃時代的理論(如 Julian Huxley 的 Evolution: The Modern Synthesis 和 Theodosius Dobzhansky 的 Gene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等,不過由於不是聚焦鳥類的研究,故在此不納入)。人類對鳥類的關懷,也從採集、收藏和科學研究,轉向保育和賞鳥活動。(以下許多書籍仍受版權保護,除非是較常被討論、已有慣用中文譯名的人物,或有中文譯版的書,不然不再為了方便閱讀給予中文翻譯,並以斜體表示。)
- 1920 年:Henry Eliot Howard (1873 – 1940)
Territory in Bird Life
- 1931 年:William Rowan (1891 – 1957)
The Riddle of Migration 確立了日照長度與鳥類遷徙之間的關聯。
- 1931 – 1952 年:James Lee Peters (1889 – 1952)
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 共十五冊,又被稱為 Peters’ check-list。
- 1934 年:羅傑・托里・彼得森 (Roger Tory Peterson,1908 – 1996)
《鳥類野外指南》(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是第一本為賞鳥與野外辨識設計的野外指南 (field guide)。彼得森將同一類或相似的鳥種,依照比例以相同的姿勢排列在同一頁,許多鳥種同時呈現了不同季節、性別和年紀的羽色差異,一些鳥種還額外畫了飛行版,在比較對照上非常實用。而且這本指南不僅插圖畫風清晰易懂,書本的體積也設計得十分輕便、易於攜帶,在當時大受歡迎,初版印刷的兩千本不到一週便被搶購一空。
- 1937 年:Margaret Morse Nice (1883 – 1974)
Studies in the Life History of the Song Sparrow
- 1944 年:Eric Hosking (1909 – 1991)
Birds of the Day 是當時最熱銷的鳥類攝影集,同年出版的還有 Art of Bird Photography。Hosking 是最早以鳥類為主題的野生動物攝影師之一。
- 1947 年:大衛・拉克 (David Lack, 1910 – 1973)
Darwin’s Finches 以現代演化綜合理論 (modern evolutionary synthesis) 的角度詮釋了加拉巴哥群島達爾文雀的演化,並對島嶼生物地理學做出貢獻。David Lack 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鳥類學家之一,他關注鳥類的生活史,以野生活鳥為研究對象,改變了鳥類學收集導向 (collection-oriented) 的性質。David Lack 其他重要的著作還有 The Natural Regulation of Animal Numbers、Swifts in a Tower、Population Studies of Birds、Ecological Adaptations for Breeding in Birds 等。
- 1951 年:Erwin Stresemann (1889 – 1972)
Die Entwicklung der Ornithologie von Aristoteles bis zur Gegenwart(1975 英譯版 Ornithology from Aristotle to the Present)
- 1953 年:Nikolaas Tinbergen (1907 – 1988)
The Herring Gull’s World。Tinbergen 重要的著作還有 The Study of Instinct。
- 1954 年:Paul D. Sturkie
Avian Physiology (Sturkie’s Avian Physiology, 6th edition, 2015)
- 1959 年:Philip S. Humphrey 與 Kenneth C. Parkes 發表 A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Molts and Plumages,奠定鳥類羽色及換羽的命名系統(即 Humphrey–Parkes nomenclature, H-P system)
- 1961 年:Robert I. Bowman (1925 – 2006)
Morph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and Adaptation in the Galápagos Finches (review)
- 1962 年:瑞秋・卡森 (Rachel Carson, 1907 – 1964)
《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
- 1966 年: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Bird Preservation, ICBP)
《鳥類紅皮書》(Red Data Book for Birds) 由 ICBP 負責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彙編,1981 年彙編 Endangered Birds of the World。1993 年 ICBP 改組為國際鳥盟 BirdLife International,1998 年彙編 Endemic Bird Areas of the World。2020 年台灣因政治因素被從夥伴關係中移除。(維基百科:IUCN、BirdLife International)
- 1982 年:William Donald Hamilton (1939 – 2000)、Marlene Zuk (1956 – )
Heritable True Fitness and Bright Birds: A Role for Parasites?
- 1990 年:唐・史戴普 (Don Stap, 1949 – )
《沒有名字的鸚鵡》(A Parrot Without a Name)
- 1990 年:Frank Gill (1941 – )
Ornithology (1st edition, 1990) (4th edition, 2019)
- 1990 年:John McLelland
Colour Atlas of Avian Anatomy。McLelland 另一本與 Anthony Stuart King 合著的 Form and Function in Birds (二版)出版於 1979 年。
- 1992 年:柏克海德 (Tim Birkhead, 1950 – )、Anders Pape Møller (1953 – )
Sperm Competition in Birds: Evolutionary Causes and Consequences(相關文章)
- 1992 – 2013 年:Lynx Edicions、BirdLif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HBW) 共十六冊。
- 1993 年:Harris Philip Zeigler、Hans-Joachim Bischof
Vision, Brain, and Behavior in Birds
- 1994 年:強納森・溫納 (Jonathan Weiner, 1953 – )
《雀喙之謎》(The Beak of the Finch: A Story of Evolution in Our Time)
- 1996 年:大衛・逵曼 (David Quammen, 1948 – )
《多多鳥之歌》(The Song of the Dodo: Island Biogeography in an Age of Extinctions.)
- 1996 年:Alan Feduccia (1943 – )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Birds
- 1999 年:Alan Feduccia (1943 – )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Birds
- 2000 年:Nicholas Barry Davies (1952 – )
Cuckoos, Cowbirds and Other Cheats。Davies 重要的著作還有 Behavioural Ecology: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等。
參考書目:
- Farber, P. L. (1997). Discovering Birds. The Emergence of Ornithology as a Scientific Discipline: 1760-1850. JHU Press.
- Farber, P. L. (2000). Finding Order in Nature: The Naturalist Tradition from Linnaeus to EO Wilson. JHU Press.
- Birkhead, T. R., & Charmantier, I. (2009). History of Ornithology. eLS.
- Birkhead, T., Wimpenny, J., & Montgomerie, B. (2014). Ten Thousand Birds: Ornithology since Darwi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Birkhead, T. (2022). Birds and Us: A 12,000-Year History from Cave Art to Conserv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蒂姆.伯克黑德 (Tim Birkhead),《鸟的智慧:插图鸟类学史》(The Wisdom of Bird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Ornithology),任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二〇一九年七月。
- 戴维.卡拉汉,多米尼克.米切尔(編),《岩画、羽毛帽子和手机:100个物件里的观鸟史》(A History of Birdwatching in 100 Objects),刘晓敏 、王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二〇二〇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