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攝影中的使用最多的微距鏡頭—百微

生態攝影中微距攝影必要性非常高,包括植物攝影、昆蟲攝影、兩棲或爬行類的攝影,幾乎都需要微距鏡頭。

微距鏡頭有非常多種不同的焦長,老刀使用過的包括28mm、30mm、50mm、100mm以及180mm,甚至有兩個廠牌的100-400mm鏡頭最近對焦距離達到0.98m,可以當望遠微距鏡頭使用。這麼多種不同規格微距鏡頭差別在哪裡呢?其實最主要的就是拍是角度的寬窄與最近對焦距離的差異。而所有微距鏡頭中,焦距長度100mm(90、105mm都視為百微)的是最多人使用的焦段,俗稱「百微」。

百微鏡頭的光圈幾乎都是f2.8,最小光圈則通常為f32,最近對焦距離約0.3公尺,微距放大倍率微1:1。這些規格,很多朋友們不清楚,簡單說微距鏡頭主要就是為了近拍攝影使用,微距鏡頭最大的兩個特徵就是能靠很近拍攝;靠近拍時景深很淺,另外微距鏡的對比度通常會比焦距長相近的鏡頭,對比度與解像力強烈一些,因為呈現被攝體的細節是微距鏡的設計重點。

廣角端的微距通常為28、30、35mm,標準端的微距鏡頭通常為50、55、60mm,中望遠端的為90、100、105mm,望遠端的為180、200mm。近幾年有一些100-400mm 望遠端可以近至98cm(這就是價格有貴,為什麼忍痛殺下去的關鍵)。

無論是學植物的、學昆蟲的都一定會用到微距鏡頭,在昆蟲與植物的糾結之下,大多數會選擇100mm焦段最多。因為50mm與100mm的差距,就是如果你要拍攝一隻蟲,100mm可以在兩倍遠的距離拍攝,跟50mm大小是一樣的,但是那這樣焦距不是越長越好?當然不是,因為在長就是150、180mm鏡頭體積就太大了,價格會高很多,而且景深會更淺。所以焦距長100mm的微距鏡頭,大概是最暢銷的微距鏡頭。

那為什麼也有人用廣角的微距鏡頭?是因為需要較廣的視角與較深的景深,就會選擇廣角端的微距鏡頭。所以拍攝植物、食物或小產品,選擇廣角微距的適用性比較高。

老刀攝影歷程中,百微是使用率最高的鏡頭,究竟拍哪一些主題,會使用「百微」呢?其實,只要是「近拍」或是拍「小東西」都一定會用到。最常拍攝的就是植物、植物細部特徵、兩棲類、爬行類還有昆蟲,幾乎絕大多數都是使用「百微」拍攝。有時候拍人像也會使用,不過如果拍膚質不是很好的MM可能會被打…….因為所有的「百微」都很銳利,是「美肌模式」的絕對敵手。

都希氏赤蛙體側的皮膚細節一覽無遺 1/250 f10 iso:100 f=100mm
艾氏樹蛙因為更小靠得更近,所以光圈縮至11 1/200 f11 iso:100 f=100mm
青蛇 1/200 f16 iso:100 f=100mm
吞食黃口攀蜥的青竹絲 1/200 f16 iso:100 f=100mm
大花鬼針草上的細紋貓蛛 1/125 f8 iso:400 f=100mm
八星虎甲蟲,請看恐怖的口器,絞碎食物專用。 1/160 f11 iso:100 f=100mm
山芹菜花序,可愛的小白花與螞蟻。1/100 f9 iso:400 f=100mm
月桃果實,前端有清楚的宿存花萼,所以是典型的子房下位花朵。1/100 f16 iso:200 f=100mm
小毛蕨葉片背面成熟的孢子囊群。這是100mm微距鏡頭最近對焦距離的呈現。1/200 f11 iso:100 f=100mm 閃光燈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