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子島濕地冬之色彩

這冬季,幾波寒流凍得臺北山區也下了雪,空曠的社子島濕地東北季風凜冽,寒風迅速染黃、染紅、甚至直接吹落了綠葉,這樹木的蕭瑟,讓亞熱帶的臺灣呈現出難得的溫帶風情。解說小築旁的烏桕葉片越來越紅,枝條也就日益光禿;苦楝葉片也逐漸轉黃進而凋落,剩下枯枝上一掛掛懸垂的橙黃果實,吸引成群的白頭翁們、紅嘴黑鵯,甚至赤腹鶇前來取食,是蕭瑟北風中少見的熱鬧。

黃昏的夕陽,照射在黃紅葉片交錯的烏桕樹上,色彩濃厚格外美麗
烏桕葉片變黃、變紅,同時也一面凋落
烏桕紅、橙、黃的葉片
葉片全部凋落的苦楝,剩下樹上的黃橙橙果實
苦楝與濕地,這是冬季的濕地色彩

冬季濕地的主色調,由夏季的濃綠逐漸轉為褐色,主要來自於蘆葦的物候變化:蘆葦花序從盛開到結實,莖、葉隨著逐漸枯黃,加上冬季斜射陽光的偏暖色調,在顏色上給凜冽寒風帶來些許的暖意。

大片蘆葦同時開出花序,將整個溼地染上一層紅褐色。在強風的「作媒」之下,授粉結出滿滿的小穎果,是許多小型鳥類的重要食物。社子島濕地中,最愛蘆葦的莫過於斑文鳥,牠們總會在長滿白毛的蘆葦穎果快要飛向天際前攔截搶食。小小的穎果看似不起眼,卻富含了發芽生長所需的營養與能量,加上難以計數的龐大數量,成為濕地鳥類在這時節最重要的營養來源。因此斑文鳥總是成群盡情的在蘆葦的果序中,將滿滿能量的小穎果挑出來,轉化成自己生存的動力。

斑文鳥站在蘆葦果序上,暢快食用穎果
斑文鳥站在蘆葦果序上,屁股翹的老高
斑文鳥表示:蘆葦穎果好吃

時序的變遷與生態的交互作用,呈現的就是「物候學」。物候展現的,除了是生物間的改變、交互作用的調整外,就屬這自然環境色彩的變化最為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