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自然」不怕苦茶油品牌上市 6 2 月, 20216 2 月, 2021 山林藪記 去年起,我們與南投林管處合作,於南投縣信義鄉濁水溪四部落推動里山發展計畫。原本只是想嘗試在慣行農法盛行的部落,推動一些友善耕作的觀念,種下生態保育的種籽,沒想到部落的熱情反應讓我們意外感動,尤其是「撿」到熱情的苦茶班長-田克偉。
稀有種、瀕危種與保育類(3/3)— 保育類 29 12 月, 202011 1 月, 2021 山林藪記 如果說稀有種偏向地區觀察所累積出來的經驗,而瀕危種是根據既有資料作科學性、標準化的評估,那麼保育類就是經營管理(保育工作)的介入了!
稀有種、瀕危種與保育類(2/3)— 瀕危種 29 12 月, 202011 1 月, 2021 山林藪記 既然說對臺灣而言「稀有」的物種,不代表族群量就低,那麼瀕危的物種族群量總該不多了吧?整體而言是的,但是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這麼簡單。
山上調查的禍不單行與山神的禮物 18 3 月, 202010 4 月, 2020 wacowyau 在臺灣的中海拔調查,實在是再幸福不過的一件事。環境、空氣好就不用說了,放眼望去的山景甚至遠眺的海景,都是野外工作辛苦之餘的最佳慰藉。
2016冬季知床半島羅臼町賞鳥行 13 3 月, 202010 4 月, 2020 ChungYen 今年228連假,也因為花東風光明媚,也許因為花東尚無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也許因為蘇花改雖然塞但是太好走,所以花東地區可說是人山人海。 讓人想起2016年曾到北海道的知床半島羅臼町一遊,地廣人稀,但這裡可不是一般人冬季的旅遊點。
半日溪頭自然漫步 13 2 月, 202021 2 月, 2020 山林藪記 做為森林系畢業的學生,溪頭是我們在熟悉不過的地方。從大學時代的營隊活動、林場實習,到研究所的調查、研究工作,一年總得要來個好幾趟。溪頭的步道、森林,對我們來說可能比台北植物園的步道、樹木還要熟悉。 畢業之後,來溪頭的次數相對少了,偶有幾次因工作之需來到溪頭,但近年水漲船高的遊客量,總讓人懷念20年前,受到幾個大風災的影響,遊客相對較少時的清幽。 上週,託太座之福,也感謝丁老師的安排,終於在畢業多年 […]
聆聽噶瑪蘭族耆老的鳥類故事_豐濱鄉新社國小鳥類觀察活動 11 2 月, 20203 3 月, 2020 ChungYen 豐濱鄉的新社國小是這幾年密切合作的夥伴,在去年底某一天的賞鳥活動後,我們提出在學期結束前舉辦一次認識鳥類的活動,校方欣然同意,於是敲定在108年上學期的期末考之後進行。透過臺灣大學森林系野生動物研究室的協助,我們帶着幾隻當地常見的鳥類標本,在2020年1月17日上午到新社國小。除了在校師生之外,校方也邀請了在地耆老共同參與,希望能聽到這些鳥類有什麼噶瑪蘭族的故事。
高CP長鏡頭-Sony FE 200-600 mm F5.6-6.3 G OSS 隨測 19 11 月, 201919 11 月, 2019 老刀 年底工作忙碌,雖然添購了新器材,但也只能忙裡偷閒地趁著工作之便隨拍。兩段簡短的文字與照片,記錄野外所見所得,與大家分享 其一 看著遠方的黑翅鳶,慢慢飛過河面,停在他常常停棲的苦楝樹上,但他老兄一時不察,下面有兩隻喜鵲一直對他叫囂,然後就衝上去….一直一直一直追到我的望遠鏡看不到為止。讓我想到成語「虎落平陽被犬欺」…….
生態攝影中的小砲 – 70-300mm鏡頭 12 8 月, 201910 9 月, 2019 老刀 生態攝影中會用到的鏡頭種類很多,從50mm 標準鏡頭往上或往下,分別是望遠鏡頭與廣角鏡頭,隨著時代進步,各種鏡頭一直推陳出新,品牌、型號只能說族繁不及備載。而攝影圈最常用的三種鏡頭,則被簡化稱為大三元或小三元。 大三元、小三元通常是指規格為16-35mm、24-70mm及70-200mm 這三個焦段的鏡頭,「大」與「小」指的則是鏡頭最大光圈為f2.8或f4的差異。若要買齊原廠的大、小三元鏡頭,大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