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缺少燈火的誘集,飛魚不再自動前來,漁人只得主動追逐他們的身影。兩艘船為一組的「追逐網圍魚」,在海面撒下長長的圍網,船上20來位或穿蛙鞋或赤手空拳的男子,紛紛跳進海裡,有的潛入水中拉網,有的拍打水面驚嚇飛魚下潛入網,漁人的腳不斷的在水下踩踏著,如同飛魚的尾鰭不斷的擺動著,他們都在為了生存而努力。兩艘船逐漸收網,千百隻魚在網上跳動著,鱗片反射著陽光,白花花的,顯的有些刺眼。
尾隨飛魚而來的大型獵食性魚類,也在海面下展開獵殺行動,被追的無處可躲的飛魚只得飛躍出海,展開如滑翔翼般的透明胸鰭,如一枚銀梭般,在海天交界的地方畫下一道優雅而完美的弧線。而凶猛的鬼頭刀及浪人魚參,卻也成為人類獵捕的對象,他們不但是飛魚季額外的收穫,更是男人累積地位的「參考指標」。以飛魚為餌,靜靜的等待,當鬼頭刀吃餌的一剎那間,釣線被衝向海底的大魚扯的又快又直,力量大的足以割裂漁人緊握釣線的手掌,甚至拖翻拼板舟,面對這強勁又可敬的對手,男人激起了旺盛的鬥志,專注的收放釣線,直到大魚耗盡力氣被拖上船,男人的臉上才浮現出勝利的笑容和隱約的驕傲。

漁船返回灘頭卸下漁獲後,先掬一把海水灑在魚身上以表祈福,然後直接在岸邊刮起魚鱗,每10條為一堆,一堆一堆的排在灘頭,以計算每人應得的數量;結伴出海的漁獲是由大家均分,不因每個人的貢獻不同而有所差別待遇,藉著這種方式讓體力較差的族人一樣得以溫飽。男人拿了飛魚及鬼頭刀,必須循著固定的「飛魚小路」回家,並拿出銀盔、禮服及瑪瑙等貴重的東西祈福,表示這些魚的價值等同珍貴,以感謝天神的恩賜。

達悟的民族性是含蓄的、隱喻的,釣到了大魚不會四處廣播宣揚,更不會用紅紙寫「賀某某釣到大魚」的榜單,他們只需把鬼頭刀分岔的尾鰭掛在魚架上,明眼的內行人一看就知道這家主人是「厲害的角色」。因為長年與大海搏鬥的達悟人深知人相對於浩瀚汪洋的渺小,所以態度是謙卑的,也唯有不吹噓的人才能得到族人的尊敬。
前情提要:藍色翅膀 –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