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賞鳥自然旅行

第一次來九州,就跑到頗為「偏僻」的出水賞鶴,跟一般遊客景點的選擇有很大的不同。而對於時常出國賞鳥、自然旅行的同事Alton來說,許多著名觀光景點反而都不在他的行程規劃考量中。這一次跟著Alton來到九州,就完全地體驗了與一般大眾旅遊的不同!著名的景點沒去到,「鳥收穫」到扎扎實實地賺了不少個人新種。

在出水市時,不少的鳥類與鶴共用棲地度冬,其中數量最多的便屬雁鴨科,一大清早的餵食時間,便可觀察到尖尾鴨成群結隊從水池中列隊往岸上步行移動,模樣相當可愛。除此之外,臺灣常見的花嘴鴨、赤頸鴨、小水鴨在附近的河口也都見得到,而花鳧雖然只有看到少量的族群,但首次見到還是非常開心。

尖尾鴨為主的雁鴨群
尖尾鴨為主的雁鴨群

在鶴觀察中心時,用望遠鏡掃視保護區,便可發現有不少小辮鴴也在休耕的農田內活動;或許是因為在二樓的落地窗觀察,田鷸也無視我們的存在,自顧自地覓食,越走越近。在附近的田間行駛,也不難發現鶺鴒科、鵐科、鴉科的鳥類,除了之前就見過的白鶺鴒、黑臉鵐、歐亞雲雀之外,比較特別的是還有見到金翅雀、赤胸鵐、草鵐、蘆鵐等在臺灣紀錄不多的鳥。

洗澡中的金翅雀
洗澡中的金翅雀

由於九州也有山麻雀的分布,我們看到麻雀時總會特別留意,結果山麻雀在九州比我們想像中容易見到,一路上至少看過三次,且都是在路旁的植物、田間、電線上,而非特別尋找的。我們所見到最大的一群山麻雀甚至超過100隻,由於目前全臺灣的族群量估計在1000隻以下,因此能一次看到這麼多山麻雀在臺灣是很不容易的。

電線上的山麻雀

九州和臺灣一樣,是地形上以山區為主的島嶼,因此我們安排了兩個低海拔山區的賞鳥點,其中一個是位於機場附近的鹿兒島縣民森林,另一個則是位於出水市附近的高川水庫。在鹿兒島縣民森林見到不少低海拔常見鳥種,包括棕耳鵯、日菲繡眼(以前的綠繡眼日本亞種)、斑點鶇、山雀等,水庫環境則除了山鳥外還有不少鴨,除了綠頭鴨、鴛鴦之外,最讓我們驚喜的是竟然看到成群的巴鴨。該處的鴛鴦和巴鴨,受到驚擾後會沿著邊緣、成群繞圈飛行,我在臺灣沒有看過這麼大的族群,也沒有見過這樣的行為。

成群飛起的巴鴨
成群飛起的巴鴨

本次的九州行真的收穫豐富,除了五種鶴之外也看到許多其他鳥,尤其感謝非常會找鳥、認鳥的公司夥伴Alton的邀請與同行,才有這趟難忘的旅程。或許因為地理位置比較接近,九州的鳥大多用臺灣的圖鑑都可以分辨,因此十分推薦大家有機會也去九州賞鳥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