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版的小三元-標準變焦鏡 20-70mm f4

鏡頭焦距長度(以下簡稱焦長)是改變透視的關鍵,所以在不同狀況選用不同焦長的鏡頭,以達成拍攝的目的。

對於攝影入門者選擇鏡頭,最常用的就是大三元與小三元,因為只要擁有這三支鏡頭,多數攝影場合都可以應付,也是最多人選擇的焦長範圍。三元鏡頭的焦長範圍通常為16-35mm、24-70mm、70-200mm這三支鏡頭,恆定光圈為f2.8的是大三元,恆定光圈為f4的是小三元。其中,24-70mm大概又是這三支鏡頭使用率最高的鏡頭。因為這個焦長範圍的鏡頭,包含標準鏡頭50mm,上至70mm微望遠,下至35mm、28mm至24mm廣角端的鏡頭,這個鏡頭也因為泛用性最高,從室內、戶外景觀攝影,植物、人像大概也都適合,所以被稱為「標準變焦鏡頭」。

早期鏡頭設計,通常變焦鏡頭的畫質比較差,所以Canon在手動的FD鏡頭時期,製作出了28-70mm f 2.8-4 L的鏡頭,因為加入了低色散鏡片,在當時蔚為風潮,成為許多日本攝影師手上必備的鏡頭。進入自動對焦相機的年代,望遠端加亮成為恆定光圈f2.8之後,幾乎所有專業攝影者,手上都會有一支28-70mm f2.8,無論是Canon、Nikon、Minolta、Pantex每一個品牌都有出這一支"鏡皇級標準變焦鏡頭",當然買不起原廠鏡頭的,還有價格比較親民的Sigma、Tokina、Tamron也都有出這一支鏡頭。老刀曾經先用Tokina的28-70mm f2.8,畫質是相當不錯,但是對焦速度太慢,最近對焦距離太遠,後來賣掉鏡頭,換成了Sigma新版的。後來還是嫌S鏡的畫質不夠好,找到Canon原廠的二手鏡頭,就再換成了28-70mm 2.8L的名鏡,但後來鏡頭出現鏡片劣化……沒救了,只好算了。

底片相機的末期,幾乎所有廠牌大三元鏡重設計製作,28-70mm 已經不符時代趨勢,各廠牌再廣角端加碼,從28mm擴展廣角端成為24mm,因此生產出了24-70mm鏡頭,對於攝影者而言,廣角端少了4mm其實差異很大,就可以少買一支24mm的鏡頭。28mm鏡頭視野角度為75.4度,24mm鏡頭視野角度擴展至84.1度。老刀後來就因為昂貴的28-70mm f2.8L掛掉,而且24-70mmf2.8L太貴了,只好換成24-105mm f4L搭配5DII使用,對於出野外相對方便一些,一直就這樣用了很長的時間。後來換成索尼系統,才換成了Zeiss 24-70mm f4(這是唯一讓老刀比較失望的Z鏡頭),也用了好幾年,才又升級為24-105mm f4 G(解像力確實高於前述Z鏡頭),本來最近已經想再升級為24-70mm f2.8GM第二代鏡頭,但是長時間缺貨,又加上價格、重量以及最近對焦距離的考量,最後選擇了20-70mm f4 G鏡頭。

為什麼選擇這一個鏡頭呢?因為20mm角度可以由84.1度擴展至94.5度。這樣很多場合可以少帶一個16-35mm鏡頭,對於野外工作的方便性又再提升了一些。

從28-70mm改良至24-70mm,甚至現在進化成20-70mm,變焦鏡頭的設計,無非就是讓攝影者更方便,可以攜帶更少的鏡頭,更輕的重量減少負擔,快速達成攝影的工作。

當然也有很多朋友問,你為什麼不買f2.8的鏡頭呢?我的理由其實也很簡單,我使用20-70mm焦段鏡頭在野外主要拍攝景觀與植物照片,多數場合需要縮光圈,讓景深能夠深一點,所以多數光圈會落在f5.6-f11,所以我使用f2.8或f4的鏡頭,對老刀而言沒有太多差別,但重量少了超過200g,還多了20mm的焦段,對於個人使用習慣而言是更適切的。老話一句「鏡頭使用,只有選擇沒有對錯!」

當然也會有朋友問望遠端從105mm減少至70mm,工作上不會有困擾嗎?由於視角70mm 34.3度而105mm 23.3度,實際在使用上不會差距太大,此時會搭配的長鏡頭為70-200mm、70-300mm或甚至是100-400mm,可以彌補70-105mm之間焦段的空缺。所以缺少70mm與105mm的焦段,對於平常攝影而言其實差異不大。

所以只要用了20-70mm,加上70-200mm 兩支鏡頭,一路從20-200mm擁有十倍變焦幅度的焦長(雖然有些廠牌有出24-240mm十倍變焦鏡頭,方便性十足,不過畫質老刀實在不太能接受《之前借用過》),其實對於多數攝影場合都綽綽有餘了,不一定有必要要再買一支16-35mm。少買一個鏡頭、少帶一顆鏡頭,還有少了更換鏡頭的時間,整體而言省了很多金錢、重量與時間,讓多餘的心思、體力可以更專心攝影,其實是很棒的選擇。

下一回再來談談小三元鏡頭組合。

以下是三支Sony GM、G系列標準變焦鏡頭規格比較:

鏡頭規格最近對焦距離放大倍率重量保護鏡口徑
24-70mm f2.8 GM II廣角0.21m 望遠0.30m0.32倍695g82mm
24-105mm f4 G0.38m0.31倍663g77mm
20-70mm f4 G廣角0.30m 望遠0.25m0.39倍488g72mm

圖說1:20-70mm(左)口徑72mm、24-105mm(右)口徑77mm,體積的比較。

圖說2:20-70mm(左)、24-105mm(右)裝上遮光罩,體積的比較。

圖說3:20-70mm(左)、24-105mm(右)鏡頭伸到最長,體積的比較。20-70mm鏡頭上多了光圈環。

圖說4:20-70mm(左)多了光圈鎖。24-105mm(右)多了防手震開關。同時都有自動對焦與手動對焦的開關。

圖說5:16-35mm、20-70mm、70-200mm這三支鏡頭,恆定光圈為f4被視為小三元鏡頭。

圖說6:16-35mm、20-70mm、70-200mm這三支鏡頭,恆定光圈為f4被視為小三元鏡頭。

圖說7:16mm 視野角度。16-35mm的最廣角端。

圖說8:20mm 視野角度。20-70mm的最廣角端。

圖說9:24mm 視野角度。

圖說10:35mm 視野角度。

圖說11:50mm 視野角度。

圖說12:70mm 視野角度。20-70mm的最望遠端。

圖說13:105mm 視野角度。24-105mm的最望遠端。

圖說14:馬路邊茄苳的三出複葉特寫。

圖說15:馬路邊茄苳的三出複葉前端小葉特寫。最近對焦距離很近,非常適合拍攝植物。

圖說16:臺灣欒樹羽狀複葉的嫩葉,以接近最近對焦距離拍攝。

圖說17:臺灣欒樹20mm

圖說18:臺灣欒樹24mm。視野角度之比較。

圖說19:20mm安全島行道樹比較寬。

圖說20:24mm安全島行道樹比較窄。

圖說21:公園中黑板樹上的山蘇花70mm 拍攝。

圖說22:公園中黑板樹上的山蘇花20mm 拍攝。可產生很遠的距離感。